據英媒消息,2014年由于投資者將資金投向了世界各地的房產業,為此去年全球房地產市場創下13.6萬億美元的成交紀錄,同比增長了4%。
根據戴德梁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研究,2014年投資者采用了7710億美元用于房產投資,僅比金融危機之前的投資記錄略少。戴德梁行發現,現金充裕的投資者在超低利率的誘惑下尋求高回報是推動房產爆發的主要動因之一。去年,投資者的股權投資量增加了8%。
然而,由于貸款機構正逐步縮小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敞口,每個地區的債務杠桿也在不斷下降。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這一狀況已經持續了5年。
戴德梁行資本市場研究主管奈杰爾·阿蒙德(NigelAlmond)表示,未上市基金是最大的股本投資增加者,其中由機構以及散戶投資者主導。他說:“許多城市的房產主要收益率回到了2007年的水平。但由于利率超低,房產收益率仍十分吸引投資者!
咨詢公司警告稱,部分市場由于渴求房產資金從而引發經濟過熱。戴德梁行根據2/3的房地產業數據調查稱,過熱的資本是房地產市場存在的主要風險。阿蒙德表示,大量投資者的需求導致“價格與基本面脫節”。
“市場面臨高利率,從而導致房地產業吸引力降低的風險!彼f,“反過來,由于投資者需要兌現回報,從而對房產市場價格產生重大影響,但這也可能減緩新領域投資并使得資金流出!彼,房地產市場隱藏著“過熱”的風險。
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數據顯示,人們對新興房地產泡沫的擔憂正在日益加劇,因為房產價格以及收益率已超過金融危機前的高位水平。倫敦威斯特敏斯特公爵(DukeofWestminster)名下的地產公司格羅夫納(Grosvenor)在4月時就警示投資者切勿自以為是。
戴德梁行數據顯示,2014年,倫敦是投資者最為集中投資的全球市場之一。該公司發現,大部分投資金額由歐洲以外的市場流入倫敦。同時,全球并沒有其他的外部資金注入該城市,這標志著投資者對英國首都存在濃厚的興趣。
阿蒙德說,在倫敦可以比任何其他地方看到更多不同國籍的投資者。這也同時體現了城市本身在“不斷增長以及自我轉型”,尤其當城市的企業更多元化、更引領科技業以及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時。
以美元計算,2014年亞太地區的房地產業呈最大幅度增長,其總值上升了10%,達5.1萬億美元,這是由于中國房地產增值了21%。 阿蒙德認為,對專業投資者來說,缺少有吸引力的存量房產意味著許多亞洲國家將面臨著建筑熱潮,因為金融家是房地產建設的投資來源。
(摘自:第一財經日報)